2025裝潢不踩雷!AI精準解析最夯室內風格趨勢
根據數字科技旗下裝修諮詢平台「100室內設計」的數據,2023年台灣的室內設計總諮詢量達15,239件,年增長率高達52.4%。裝修客戶仍以小資族為主,預算101-200萬元占比最高,風格則以現代風、北歐風和日式風最受歡迎。
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研究指出,台北市與台北縣三年內住宅裝修的市場規模合計約為2,785億元,平均每年約929億元。

(圖/未來裝修圖說)
目錄
AI如何改變室內設計?
AI技術在室內設計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,從風格推薦、空間規劃到施工模擬,AI正逐步取代傳統人工設計的部分流程。例如,AI可以透過分析社群媒體、設計網站和國際家居展覽的數據,找出最受市場歡迎的設計趨勢。AI也能根據用戶的偏好,自動生成符合個人需求的設計方案,甚至模擬不同材質與色彩的搭配效果,讓裝修決策更具依據。
根據一篇發表於《城市建築與發展》的研究,AI工具能夠根據輸入的關鍵詞或初步設計概念,快速生成相似的風格圖像和3D效果圖,節省設計師在初步設計階段所花費的大量時間。

(圖/未來裝修圖說)
2025年最夯的室內風格趨勢
1. 極簡未來風:智能與美學的完美結合
AI與智能家居的結合,讓「極簡未來風」成為2025年的裝潢熱潮。這種風格強調極簡設計、線條俐落、智能燈光與家電的無縫整合,營造出科技感十足的生活空間。透過AI推薦,設計師可以快速搭配適合的材料與顏色,打造簡約而富有未來感的居住環境。
2. 自然侘寂風(Wabi-Sabi):回歸本質的空間美學
侘寂風自日本文化延伸,強調不完美之美、自然材料與手工質感。AI透過市場數據發現,消費者對天然材質(如木材、石材、亞麻布)的需求大幅上升,反映了人們對慢生活與自然感的渴望。透過AI模擬,不同光影與質感的搭配效果能提前呈現,確保最終成品符合期待。
3. 奶油復古風(Soft Retro):柔和色調與懷舊元素的回歸
溫潤的奶油色、橄欖綠與復古黃等色調,在2025年持續受到青睞。搭配圓弧家具、黃銅元素與懷舊燈飾,讓空間充滿溫馨與懷舊感。AI能根據用戶的家居風格,提供最適合的色彩與家具建議,避免不協調的設計搭配。
4. 奢華新古典風(Neo-Classical Chic):現代與古典的完美融合
過去的古典風格往往給人過於繁複的印象,但AI數據顯示,現代人更偏好簡約奢華的新古典風。這種風格將歐洲宮廷風元素與現代簡約設計融合,AI能夠快速篩選適合的家具與裝飾,確保整體氛圍既高貴又不顯得厚重。
5. 綠意永續風(Eco-Living):環保材質與綠色設計的興起
隨著ESG(環境、社會、公司治理)意識抬頭,永續裝潢成為2025年裝修趨勢之一。AI能夠分析環保建材的耐用性、價格與環境影響,幫助消費者選擇最適合的材料。此外,垂直花園、再生木材與太陽能智能家電的應用,讓永續設計不再只是概念,而是現實可行的選擇。








(圖/未來裝修圖說)
AI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
AI技術的應用使室內設計進入新的時代。設計師可以利用AI快速生成設計方案,提升設計效率。然而,研究也顯示,設計師需要適應和學習如何更好地使用這些工具,以克服其在細節控制和風格一致性上的不足。
2025年的室內設計不再只是傳統設計師的專利,而是結合AI技術,讓裝潢更精準、個性化與智能化。無論是智能未來風、自然侘寂風,還是奢華新古典風,AI都能幫助消費者找到最適合的裝修風格,並避免裝修過程中的各種風險。
未來的裝修世界,將是AI與人類設計師協作的時代。選擇AI輔助裝修,不僅能提升效率,還能確保裝潢不踩雷,讓每個人都能擁有專屬於自己的理想居家空間。
項目 | 描述 |
---|---|
AI技術在室內設計的應用 | AI技術使室內設計進入新的時代,幫助設計師快速生成設計方案,提升設計效率。 |
設計師的挑戰 | 設計師需要學習如何適應並更好地使用AI工具,克服其在細節控制和風格一致性上的不足。 |
2025年的室內設計趨勢 | 室內設計結合AI技術,讓裝潢更精準、個性化與智能化,突破傳統設計師的限制。 |
AI幫助選擇裝修風格 | AI可以幫助消費者找到最適合的裝修風格,避免裝修過程中的風險。 |
未來裝修世界 | AI與人類設計師協作,提升效率、避免裝潢失誤,創造理想居家空間。 |
AI輔助裝修的優勢 | 提升設計效率,確保裝潢過程不出錯,並為每個人創造專屬的居家空間。 |
AI未來裝修圖說 風格高達50+ 設計師好幫手
當代室內設計不再只能仰賴靈感與經驗,「AI未來裝修圖說」結合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學習,提供超過50種室內風格選擇,涵蓋現代簡約、奶油復古、侘寂風、工業風等多樣美學語彙,讓設計師能更快速精準地掌握業主喜好與市場趨勢。不僅支援AI風格轉換與空間模擬,還能搭配「家具素材庫」進行即時擺設與材質預覽,大幅縮短溝通與提案時間。對設計師而言,「AI未來裝修圖說」是提升效率與創意表達的最佳夥伴,讓每個設計靈感都更容易被看見與實現。
